疫苗就是科学家把病毒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,提前透露给免疫系统。对于抗击新冠病毒来说,疫苗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,新冠病毒擅长伪装,当免疫系统发现并采取措施时病毒往往已经强大到难以控制,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病毒不惜拼死一战,有可能导致人体自身器官的严重损伤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为还没有特效药,目前的治疗主要是给免疫系统提供后勤支持和加油打气,关键看免疫系统自己能不能撑过去。如果有了疫苗,情况将大不一样,免疫系统就能轻松识破伪装,迅速将病毒拿下。
传统疫苗
1.灭活疫苗:把病毒培养出来后杀死,但是留个全尸,又称死疫苗。优点:制备简单快速,安全性高。缺点:对人体免疫刺激时间短,产生的免疫保护不高。
2.减毒活疫苗:从病毒后代中精心挑选出那些身体孱弱、缺胳膊少腿的,它们拥有病毒的基本长相,但毒力下降。优点:能激发起机体良好的免疫反应。缺点:筛选比较耗时,在体内还有恢复毒力的风险。
基因工程疫苗(以mRNA疫苗为代表)
mRNA疫苗:科学家通过全基因测序技术,得到病毒的全长基因序列。相当于记录了病毒的穿着打扮、行为方式、接头暗号等诸多事宜。优点:安全性很高。缺点:不稳定,在递送至细胞的过程中很容易降解;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可能并非所期待的人体免疫应答。
但不管是用那种方法生产疫苗,都需要继续一路过关斩将:
1.动物实验:把疫苗注射进动物体内,如果动物能产生免疫反应,且健康存活,则疫苗有效;否则疫苗无效。
2.临床试验:通过临床试验,确定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,总共三期,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,会尽量缩短临床时间,但这个过程不能省略。
3.国家审批。
4.批量生产。
5.抽样检验:为保证各批次疫苗都符合质量标准,疫苗要通过企业自检和官方实验室检验,上市后药监局还会抽检。
正常来说,一种疫苗从研发到投入使用可能需要8-20年,而这次,为了应对新冠肺炎,确保尽早研发成功,科学家们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,包括灭活疫苗、mRNA疫苗、重组蛋白疫苗、病毒载体疫苗、DNA疫苗等。目前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,已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、猴子等动物模型,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、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,预计疫苗最快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。但是,就算再努力加快步伐,距离疫苗上市,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,在这段时间里,我们能做到的还是要乖乖听话,剩下的,就交给科学和时间吧!
欢迎光临 粤西在线 (https://www.yxzx111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3 |